查看原文
其他

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

林方舟 千篇一绿 2023-03-17
记得加小千为星标  ★  不遗失彼此
 ◆ ◆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相当显著,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比如一些地方生态用水的保障明显不足,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面源污染治理还存在瓶颈;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局面还十分突出。

2021年11月11日,江苏泰兴市虹桥镇长江生态湿地。(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 ◆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从氨氮、pH值等理化指标看,我国水环境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水生态系统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要防止单兵突击的局面在水上出现。”2022年1月24日,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宜在“十四五”期间过于追求以水环境理化指标评价为主的优良水体比例。

张波透露,水生态保护修复难题成为接下来必须突破的任务。“十四五”期间将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试点,探索建立水生态保护机制,通过长江流域的重点突破来带动全国的水生态保护修复。

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图)

 ◆ ◆

理化指标外的短板

如果仅从数字上看,“十四五”地表水优良(I-Ⅲ类)水体目标有些“保守”。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要达到85%。而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已达到83.4%,5年才上升1.6个百分点。

“这跟‘十三五’的改善幅度相比相当得稳了。”张波说,这实际上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不鼓励各地去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而希望大家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工作基础、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质效上。

为何淡化优良水体比例数字?张波认为,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相当显著,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比如一些地方生态用水的保障明显不足,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面源污染治理还存在瓶颈;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局面还十分突出。

为引领地方政府转变治水思路,考核制度也将作出调整。张波透露,将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开展水质评价、考核、排名,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人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适时修订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

“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同时,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 ◆

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的水生态保护机制

长江流域将成为水生态保护机制探索的试验场。1月7日,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的水生态保护机制。

2021年12月14日,长江主题科普展在上海举行,参观者在拍摄一个等比例白鲟模型展品。长江白鲟已多年未现踪影。 (新华社记者 方喆/图)

“这是我们的突破方向。”张波称,我国水生态系统失衡的问题很严重,这个突出短板不补上去,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就很难全面实现。

张波介绍,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机制的指标体系,将以“水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为核心,以“水生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等三方面指标为支撑。

长江流域水生态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要兼顾长江源头以及上、中、下游特点差异,设定符合地方实际的评价考核方法。张波举例:对于长江自然岸线,考核指标既要考虑没有人为活动的天然岸线,也要包括虽然有人为活动但按照基本生态功能进行了修复的岸线,要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开展岸线保护修复工作。

张波说,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机制要简便易行,先建立指标体系,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任务,后续在试点实践中再逐步完善。

长江流域涉及多个主管部门,素有“九龙治水”之称。张波说,除了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十年禁渔、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等重点工作,还要做好部门间政策及标准规范的协同。“这项工作十分复杂,也具有挑战性,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把好事做好,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编辑|汪韬  视觉 |黄佳钰
记得加小千为星标,不遗失彼此。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5日《南方周末》,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更多阅读↓↓↓
“治水需要耐心” | 官厅水库:重返水源地之路
“水环境污染的拐点已经出现”|专访北师大水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许新宜
变成粉色、发出恶臭、可被点燃…… 2021年,希望没有自来水污染事件可写
3月1日正式实施,制定长江保护法的议案是怎样形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